青少年心理脆弱,如何增强抗压能力?
近年,全国各地中学生厌学逃学、早恋叛逆、离家出走,不堪压力选择轻生的事件频传,孩子活着有这么累?死亡都不怕还怕压力?
沈阳心理咨询师了解到很多人都对目前孩子脆弱的心理承受力错愕不已,学校老师以及家长也开始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教育专家表示,在专注于给孩子进行“分数”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教育,特别是在逆境中成长的心理承受力。
人生很多坎都必须积极面对
其实压力、挫折、困难、坎坷什么的,都是人在生活中必须要面对要经历的,问题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遇到一点不适应、挫折就不能控制,就要放弃学业、离家出走、沉迷网络、打架斗殴?原因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教育的问题?其实二者都有并且很严重,而且孩子的问题是来源于教育问题,这些麻烦都是教育制造出来。孩子都是一样的,都可以成为好孩子,只是因为教育不同而使孩子的生命具有了差异。
不恰当的教育,往往超越孩子生理、心理、意志、知识的基础水平,甚至导致悲剧。
教育思想是导致孩子压力的根源
孩子成长为什么这样脆弱,不堪压力?其中有两个极端因素:一是家庭、学校温室般呵护教育;二是在没有心理基础准备的情况下,狂风骤雨般的学业发展压力、挫折以及体罚。因为这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都破坏了孩子的“初学者心态”和人的规律性的思维行为状态。
人的心态、思维、行为状态,成人和孩子是一样的,只是孩子的“初学者心态”没有掩饰,只有以善变的脸色来表达喜怒哀乐,精神是一览无余的。成人有被迫适应的张力,厚黑者坑蒙拐骗亦可粉饰得美丽动人。
当父母把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时,孩子是不适应的。虽然教育很努力地吹皱起了孩子心中那一池知识春水,但这样不可或免地破坏了孩子内心本来具有的不可改变的发展秩序规律法则——专家学者们一直不停地探究的教育规律,所以孩子学习发展心态不平衡、不接受、不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为了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而加强教学,这样实是更违背了从儿童内心思维到外在行为的能力发展规律秩序,更加重了教与学的矛盾。
客观的是一定也会有一部分人会适应这样的教育方式,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在应试教育中胜出者们应该说是适应了这种教育方式,但不等于这部分人适应这种教育就因此断定这样的教育就是良好的教育。虽然这种教育实现了知识目标,但却无情地扼杀了人的兴趣,破坏了人的潜能发展的心态,从而磨灭了潜能发展。
所以合理的适应了的也不一定是对的。现在的大学生有多少是为兴趣而学?都是向着未来的行业薪水而去。
如何培养孩子强大的
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
01.应从小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挫折与打击。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强,他就会将坎坷当作历练自己的平台。
因此,父母如果想要孩子积极从容地面对挫折,并且在将来顺利走向成功的话,就需要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意识地去放开呵护的双手,让孩子早一点经受风雨磨难、多经历一些苦难挫折,并以此提高孩子的自信与勇气,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从而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02.培养孩子的抗压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它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
性格开朗的人与性格孤僻的人的心理承受力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孩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对那些性格孤僻的孩子,我们要多爱护、关心,对他们要“爱如春风,情如春日,润物无声”,往他们封闭的心里注入爱的甘露。
当他们遇到挫折时,我们要多做耐心的疏导和真诚的慰藉工作,从而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扬起奋进的风帆,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并战胜困难和挫折。
03.引导孩子积极应对挫折
当孩子处于幼年时期,遇到挫折和困难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为了避免孩子深陷挫折中无法自拔,父母就应该及时做好开导工作。比如孩子初次做错一件事、碰了壁,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失败原因,找到原因后引导孩子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挫折,以此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同时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还要引导他们合理地发泄内心的消极情绪,这样有利于缓解孩子心中的压抑,使孩子尽快地摆脱失败阴影,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当前该做的事情中去。
04.对孩子进行抗压训练
孩子心理承受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父母、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意识逐步进行训练。
为了使孩子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从实际出发,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需孩子努力才可以完成的难题,令孩子把学到的对付困难、挫折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培养其心理承受能力。
只要我们以适当的方法,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孩子们一定可以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挑战,做生活的强者,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05.加强心理辅导,为孩子心理减压
首先,要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心理辅导。与他们勤于沟通,勤于交流,用真诚疏理他们不安分的心绪,使他们调整好心态,缓解焦虑;
其次,要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活心理辅导。针对孩子心理压力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例如,针对孩子自信心不足,可以通过主题为“我能行”等心理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针对一些孩子心理紧张、焦虑,可以开展倾诉活动,让孩子把自身的忧虑向父母或老师彻底倾诉出来,通过倾诉找到这些孩子紧张、焦虑的根源,然后有针对性的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情绪疏导、化解内心的矛盾,以保持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