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语言选择: 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七彩动态 >

七彩动态

沈阳青少年心理咨询推荐——每个拖延的人,内心都有一个没玩够的小孩

 

 

01
 
很多人都会因为拖延症而自责,觉得自己是无法管理人生的LOSER。
 
但是爱玩耍实在是人类的天性,不是只有孩子才爱玩,成年人也一样需要玩耍的时间和空间。
 
拖延,
其实就是,我没有玩够我还想再玩;
或者是我不想做这件事,尽量延后去做。
 
我的一个来访者,和我讨论过拖延症,每次提到拖延,他都对自己深恶痛绝。
 
他说,他的拖延严重到,工作里面需要做的一件事,他能拖半年。这件事就是,他需要跟每个新发展的客户,建立联系,算是一个工作的流程。
 
因为这件事虽然是他必须要做的,但是他不是每天被人盯着,所以他一直没有去做。
 
结果到了最后,公司给他下了通牒,你再不做,这些你发展的客户,就直接划给别的同事了。
 
这个时候,他才开始去做。
 
而实际上没有做的这半年时间,他也一直活在对自己的指责里面。
 
这是很典型的拖延了。
 
一边拖延不做,一边有个声音在责怪自己。
 
他的拖延原因其实很明显,后来我们在咨询里慢慢就发现了:
 
小时候,他总是被爸爸严格教育,死死盯着,作为独生子,他爸爸对他的教育就是一件事情干完了马上有另一件事情等着他,作业写完了抓紧读书,书读完了抓紧锻炼。
 
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时间。
 
这种被必须要做的一件一件事情包围的感觉,像不像溺水?
 
 
 
所以,他会有强烈的渴望,将头伸出水面去呼吸,对于再度被水包围,他同时也会有强烈的恐惧。
 
如果不想去体验这种感觉,那最好就是不要去做。
 
“不要去做,不要开始,我就不需要进入那种被一件一件事情包围到停不下来、似乎被溺在水中、将要窒息的可怕感觉。”
 
于是,他发展出了保护自己远离这种害怕的潜意识模式——拖延。
 
拖延,是为了保护他自己不被做不完的事情弄得窒息。
 
而同时,父亲当年不断催促的声音,也在他的内心化为了他自己的内在声音,于是他的内心还有个不断催促的、严厉的教导者。
 
所以,他一面拖延,一面自己骂自己,一面拖着不去做,一面因为自己的不做而深深自责。
 
这种内心的痛苦冲突,几乎是所有拖延的人的“搭配套餐”。
 
 
02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做的不是去改变人的拖延。
 
而是帮助一个拖延的人,缓解他内心的冲突,让他理解自己,不要不断自责,完成对自己的接纳,达到自洽。
 
我也认为,这是一切成长的根本。
 
成长,不是切除你的内心冲突,切除你对自己不满意的部分,而是探究所谓内心冲突的实质,搞清楚你的不满意从何而来。
 
让你离自己的感受更近,
让你可以去爱和容纳自己。
 
如果有了爱和容纳,一个孩子就能重新成长,一切都会被改变。
 
这样才能迎来成熟和强大。
 
 

前几天,我和好朋友有一个很有趣的聊天。
 
我给她提了一个问题,我说:
 
“你能不能回答一下,为什么我明明写一篇文章只需要两个小时,两小时就能写三千字,但是我一周却只能写一篇呢?”
 
她听完笑了,我也笑了。
 
这的确就是我的工作之一。
 
很多写公众号的人都告诉我,你应该多写,多更新。可是我发现我一周就只能写一篇。尽管这一篇,其实只需要两三个小时。
 
她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也是啊!我花两小时高强度烧脑工作,然后我就要歇两三天。其实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在我看来就是为了能有整块时间玩啊!”
 
努力工作,工作完就有了整块的时间去玩。而且可以的话,工作的时间越短越好,玩的时间越长越好。
 
可以说,工作的那几个小时非常拼命和努力,背后的动机,不是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是被“只要工作完成就可以有整块时间玩耍了”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
 
我和她都是这样的人,我和她也有比较相似的童年。
 
小时候被父母管得严,都有焦虑的妈妈,被妈妈盯着,总是要确保一切完美的完成了才能去玩耍。
 
妈妈对自己的期待总是没有尽头,尽管整个学生阶段都成绩优异,但是却一点都不敢放松,因为父母的要求是:
 
你要比现在做得更好,如果你现在好,你就要一直好。
 
所以,这同样也是一种被要求包裹、做的所有事情都被评判的一种溺水的窒息状态。
 
而只有把事情完美做完的那一刻,才能拥有玩耍的资格。
 
当把事情做完的这一刻,我们才拥有了一个空间,一个整块的时间,可以放下对自己的考核以及完美的要求,可以在这个空间里,不去做事情,而是去玩耍。
 
 
 
03
 
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空间,在空间里面没有压力和要求,才能去玩。
 
这是一个心理上的空间。
 
而为了营造出一个可以什么都不干的空间,才是我们拼命去干的动力。
 
比如我今天要写稿,我就会在内心激励自己,写完稿的下午四点,我就去买一杯咖啡,坐在咖啡店发呆,刷手机,或许去吃个烤肉,晚上还可以刷韩剧。
 
我在心里想着写完稿之后,没有任何压力的“空间”,于是才能激发出潜能和动力,去完成相对难的事情。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游戏的空间”,这个游戏的空间也被叫做“过渡客体”。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游戏的空间,一个和妈妈之间的过渡客体。
 
小孩睡觉前她会拿一个娃娃,或者拿一个毛巾,这个就是小孩的过渡客体。
 
娃娃代表了,孩子跟妈妈之间有一个链接,但是这个链接也有一定的空间感,这不是妈妈本身,却代表了一部分的妈妈的功能。
 
这个过渡客体就满足了孩子,既需要妈妈,但又和妈妈保持一点心理距离的渴望。
 
我想和你在一起,又怕被你吞没,
我要保持独立,又希望你在我身边,
于是我要有一个空间,建立在我的周围。
 
所以妈妈和孩子最好的互动就是游戏。
 
妈妈进入游戏的空间和孩子一起玩耍。
 
 
 
在这个过度空间里,妈妈存在着,又因为一定的空间感,不会将孩子吞没,孩子的内心在这时就慢慢发展了。
 
但是,如果你有一个完全不会玩耍,也没有什么边界,总是控制你,需要你不停去做一件又一件事情的妈妈或者爸爸,如果你被这样的父母养育,那么你能做的是什么?
 
很显然,那就是为自己创造一个游戏的空间。
 
你可以想象一个孩子,被父母的压力逼得无处可逃,她于是就躲进一个小帐篷,拉上帐篷的拉链,在里面玩自己的玩具。
 
这一刻,她将自己与焦虑的、追求完美的、不断提要求的父母隔开,她才能拥有真正放松的时刻。
 
有什么可以阻挡被一件件做不完的事情淹没、犹如溺水的感觉,或者阻挡自己被父母无处不在的控制以及要求吞噬?
 
答案是空间。
 
一个隔开自己和那些“必须要做的事情”的整块空间。
 
 
04
 
对于被父母的要求包围、吞噬的人来说,他们与世界之间需要隔一个距离,需要有一个空间。
 
这个空间,是玩耍,是游戏,是什么都不用去做的。
 
这就是,拖延的一种更深层的解释。
 
为什么我不愿意去做?
为什么我这么喜欢玩?
为什么我完成这件事情之后需要那么多时间放空?
 
因为小时候玩得太少,不被允许去玩,没有力量去创造那个游戏的空间,或者创造了一个却总是被父母打破。
 
所以长大了,当一个人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了,那个内在的小朋友就要使劲地玩、拼命地玩、沉醉地玩,这就是模式。
 
从这个角度看,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自己将工作放一边就是不想做,就可以接纳当在玩的时候,为什么自己常常忘记时间。
 
 
 
每一个拖延的人内心,都有个从未放松去玩耍的小孩。
 
因为小时候,从未好好去放松玩耍,所以现在有种强烈的动力,要去做个孩子。
 
因为小时候就是个被目标管理得很厉害的“小大人”,所以,现在要倒过来,重新做一个孩子。
 
这不是很正常吗?
 
孩子没有不爱玩的,孩子的生活本来应该就是玩。
 
就是游戏。游戏就是一个孩子发展心灵的方式。
 
所以当这个成年人重新去做回孩子,他可不就是要一直玩一直玩?
 
因为孩子都是睁开眼就玩,可以一直玩到睡觉的。
 
所谓成年人的玩究竟是在玩什么呢?
 
其实就是你重新去经历不曾有过的真正的童年,你帮助你自己去构建一个空间,在那个里面,你可以闲散的,没有目的呆着。
 
而不需要在父母的目标管理下做这做那。
 
这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疗愈啊。
 
没有任何的目的,没有任何必须要做的事情,那才叫做玩。
 
所以玩就是无用。是一种补偿,也是一种疗愈。
 
只有浪费了时间,才能得到心灵的放松,疗愈曾经被任务包围到窒息的自己。
 
成年人,需要一个无用的空间。

 
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沈阳市七彩生活心理咨询管理中心——沈城唯一荣获全国优秀心理服务机构提名的专业心理咨询中心
服务理念: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换发出七彩的光芒!
服务项目:沈阳心理咨询、沈阳婚姻家庭心理咨询、沈阳青少年心理咨询、沈阳恋爱情感心理咨询、沈阳职场心理咨询、沈阳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沈阳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沈阳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沈阳情绪管理心理咨询、沈阳个人成长心理咨询、沈阳神经症性心理咨询、沈阳EAP心理咨询、沈阳身心健康心理咨询、沈阳压力管理心理咨询
咨询热线:024-23500628    13889330109(微信同步)
微信公众号:七彩生活心理家园(qcxljy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