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语言选择: 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七彩动态 >

七彩动态

沈阳青少年心理咨询推荐——父母常做这2件事,孩子会越来越虚弱

 

前不久,知乎上有个关于“父母能否在孩子面前崩溃痛哭”的热门话题。
 
题主分享了自己的切身经历,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相信许多父母都曾面临过类似的困境:
 
一边忍受着成人世界的辛酸,一边努力满足孩子的种种需求,身心疲惫,濒临崩溃。
 
这个时候,
 
如果你突然在孩子面前失控,嚎啕大哭,那多半会吓着孩子。
 
但如果你强行压抑自己,强颜欢笑,孩子多半也能感受到你的不真实,难以形成真正的亲密。
 
而这些被压抑的情绪,最终又会以另一种形式变相爆发,伤害孩子。
 
似乎无论你怎么做,都会不可避免地给孩子造成伤害。
 
这时,该怎么办?
 
 
01
无法避免的伤害?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
 
伤害是如何产生的?
 
第1种情况,假设你在孩子面前崩溃、痛哭。
 
大部分孩子,理解不了成人世界的复杂性。
 
对他们而言,父母崩溃,则意味着背后大山的崩塌,往往会令他们充满恐惧,不知所措。
 
“父母如此脆弱,没有人可以真正保护我。”
 
甚至,它还可能会引发孩子的愧疚感。
 
“是不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伤害到了妈妈,她才会哭?”
 
孩子可能会由此变成一个「小大人」——
 
独立、懂事、乖巧,不断压抑自己的情感需求,并小心翼翼地照顾父母的情绪。
 
但,这并不是件好事。
 
由于父母过度虚弱而被迫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在需求不被看见,无人承接。
 
长此以往,孩子很有可能会成长为奉献型、讨好型人格,不敢表达需求,也不懂得在关系中寻求滋养。
 
 
第2种情况,假设你在孩子面前压抑情绪,强颜欢笑。
 
父母的过度压抑,本来就是一种内耗和自我伤害,同时也会给孩子带来诸多消极影响。
 
比如:
 
压抑的传递——
 
孩子可能会以父母为模板,习惯性地自我压抑,不去表达。
 
迁怒——
 
父母可能会不自觉地把消极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过度指责孩子。
 
变相控制——
 
父母可能会带着这份“牺牲感”,去控制孩子,要求孩子为此买单。
 
总的来说,父母无论是当面暴露情绪,还是强行压抑情绪,最终都会引发不良后果。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当父母带着未处理的情绪进入亲子关系时,孩子往往会被动承接这一部分情绪,受到伤害。
 
 
02
其实是可以拒绝的
 
 
理解了这一点,再去谈“怎么办”,也就清晰了。
 
优先处理自己的情绪,不扩散,也不压抑。
 
回到前面的知乎话题。
 
假设你忙碌了一天,特别疲惫,孩子却拉着你陪他玩积木。
 
如果你硬着头皮陪他玩,则很有可能出现上面所说的伤害,令亲子陪伴质量大打折扣。
 
这个时候,你可以这样做:
 
阐明理由,拒绝孩子。
 
当实在力不从心的时候,先坚定而温和地拒绝孩子:
 
“宝宝,妈妈也很想跟你玩,但妈妈现在很累了,需要先休息一下。”
 
通过拒绝,给自己创造一个「过渡空间」——
 
可以坐在一旁原地放空,让孩子自己玩;
 
也可以把孩子暂时托付给其他家人,自己安安静静地睡一觉。
 
在一个平静的状态下与自己联结,去觉察真实的内心,去释放未表达的情绪,自我修复。
 
当然,许多孩子在被父母拒绝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都是失落、不高兴,甚至还有可能会不依不饶地缠着你。
 
这个时候,不要急着妥协,也不要急着责备。
 
继续坚定而温和地告诉他:
 
“妈妈现在确实没办法跟你一起玩。”
 
在大部分情况下,孩子即便心里不愉快,他最终也会放弃纠缠,然后自己去玩,或找别人玩。
 
 
 
03
抱持与解释
 
 
来到这里,我想先强调一点:
 
「拒绝」,是父母无能为力时的缓冲,但绝不是逃避养育的方式。
 
它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孩子,而不是制造新的伤害。
 
当被父母真正拒绝时,孩子一定会感到失落。
 
如果这份失落一直悬浮在心里,没有被接住,则有可能会产生「被遗弃感」,造成亲子疏离。
 
也因此,当恢复精力以后,我们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抱持与解释」,去接住孩子的不安,消除疑虑。
 
抱持,是指抱持孩子的情绪与感受。
 
具体如何去做呢?
 
你可以在修复情绪、恢复精力以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探讨:
 
“那天你找妈妈一起玩,但妈妈拒绝了你,你是什么感觉?”
 
也许,孩子会体谅你的辛苦,并告诉你他自己玩也可以;
 
又也许,孩子依然在生气,责怪你不爱他,是个坏妈妈。
 
这都没关系。
 
不要急着去纠正,不要拼命强调你如何为他付出种种;
 
也不要急着去指责他忘恩负义,或骂他不懂得体谅你。
 
先安静地听他说完,不做评判。
 
“谢谢你愿意告诉妈妈,让妈妈能够更多地了解你。
 
你的情绪是合理的,你没有错。”
 
通过倾听,抱持孩子的失落与愤怒,接住他的脆弱与不安,与他同在。
 
 
 
解释,则是指向孩子陈述客观事实。
 
在倾听过程中,识别孩子的认知偏差,并及时做出解释。
 
但解释的目的,不是为自己辩解,而是让孩子认清真相。
 
“妈妈其实很想陪你玩。
 
但那天妈妈实在太累了,情绪不太好,不能很好地陪伴你;
 
现在妈妈已经休息好了。
 
你希望妈妈现在陪你玩,还是约个其它的时间,我们一起痛痛快快地玩?”
 
通过「抱持与解释」,让孩子知道:
 
妈妈不是超人,也会有虚弱、做不到的时候,
 
但妈妈正在努力自我修复,自我成长,且始终在关注着他,没有遗弃他。
 
 
04
做诚实的父母
 
 
李雪老师说,足够好的父母,就是足够诚实的父母。
 
这里所说的「诚实」,并不是指在孩子面前肆意暴露情绪,无所顾忌。
 
它主要存在2个维度:
 
其一,对自己诚实。
 
身为父母,我们需要:
 
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情绪,诚实地看见自己的需求,诚实地接纳自己的脆弱。
 
当身心疲惫、情绪不佳的时候,诚实地对自己说:
 
没关系,累了就好好休息;
实在不想陪孩子玩,就先温和拒绝吧;
我首先是我自己,其次才是孩子的父母……
 
当由于痛苦而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的时候,诚实地告诉自己:
 
“我内在的创伤被启动了,这是我需要自我觉察和成长的地方。”
 
严守边界,不把个人的情绪嫁接到孩子身上;
 
不去控制孩子,不从孩子身上吸食能量;
 
不要给孩子制造一种“都是因为你不听话,才导致我如此痛苦”的幻觉。
 
要知道,父母的痛苦是父母自己的功课,与孩子无关。
 
其二,对孩子诚实。
 
面对孩子,我们需要:
 
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过度消耗自己;
 
为孩子付出时,心甘情愿、痛痛快快地给;
 
没有期待,不附加任何条件。
 
当我们自己非常疲惫,无法陪伴孩子时,诚实地告诉孩子:
 
“你想让妈妈陪你,这个主意很好,但现在妈妈太累了,需要先休息一下。”
 
当我们经济有限,无法满足孩子的某些物质渴望时,诚实地对孩子说:
 
“我知道你很喜欢它,它很美好,但爸爸妈妈现在钱不够,无法买下它。”
 
不要因为自己做不到,就转而去攻击孩子:
 
“明明看到妈妈那么累,还缠着妈妈,一点也不体谅妈妈。”
 
“明明知道家里穷,还要买这么贵的衣服,一点也不懂事。”
 
要知道,
 
孩子提出自己的需求,并没有错;
父母承认自己的局限,也不可耻。
 
彼此坦诚相见,才是亲子关系最好的润滑剂。
 
 
 
 
写在最后:
 
 
来到这里,你可能会问:
 
父母诚实了,孩子就不会受到伤害了吗?
 
答案:是的!
 
首先,父母一旦选择了诚实,就会懂得自我觉察。
 
通过自我觉察,不断成长、变化。
 
“伤害”孩子的事情会越来越少,与孩子之间的理解与接纳,会越来越多。
 
其次,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要经历喜怒哀乐。
 
一旦父母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孩子可能会感到失落、悲伤等情绪。
 
但情绪本身并不伤人,它会升起,也会消失,是个自然流动的过程。
 
大部分孩子在2岁左右,就会懂得在人际互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
 
养育孩子,其实就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不必面面俱到,但求诚实以待,还原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
 
这就是真正的爱,这已经非常了不起。


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沈阳市七彩生活心理咨询管理中心——沈城唯一荣获全国优秀心理服务机构提名的专业心理咨询中心
服务理念: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换发出七彩的光芒!
服务项目:沈阳心理咨询、沈阳婚姻家庭心理咨询、沈阳青少年心理咨询、沈阳恋爱情感心理咨询、沈阳职场心理咨询、沈阳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沈阳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沈阳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沈阳情绪管理心理咨询、沈阳个人成长心理咨询、沈阳神经症性心理咨询、沈阳EAP心理咨询、沈阳身心健康心理咨询、沈阳压力管理心理咨询
咨询热线:024-23500628    13889330109(微信同步)
微信公众号:七彩生活心理家园(qcxljy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