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语言选择: 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七彩动态 >

七彩动态

沈阳青少年心理咨询推荐——控制型养育,正在制造一批又一批的“空心人”孩子



说到东亚家庭教育,“控制”是最大的特色

 

父母对孩子的窒息控制,孩子成年后对父母的哭诉与反抗,在一代代亲子关系中不断重现,爱恨纠葛,没有一方落得善终。

 

在控制型养育下,亲子关系中缺失了平等和尊重,更多是命令和顺从,而孩子失去了独立,失去了个性,成了一台被动服从的机器。

 

 

01  

控制型养育,

正在制造一批又一批的“空心人”

 

孩子的成长受到父母养育风格的影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根据要求和反应性这两个维度,把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

 

专制型养育,也称为控制型养育,具有高要求、低反应的特点。父母对孩子要求较高较严格,要求孩子对自己绝对服从,而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很低,无法很好地回应孩子的需求或者是粗暴的回应。

 

父母控制着孩子的各个方面,小到穿衣饮食,大到职业选择、婚姻大事,都把控着,无法顾及孩子的感受,只从父母的主观意见出发,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看法和认知,而孩子必须按照父母的认知和意志行事。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可能都很“听话”,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会表现得很乖,但实际上,孩子是在不断压抑自己,塑造出一个“乖巧懂事”的自己来满足父母。

 

当父母强势地入侵孩子的世界,占据全部心理空间时,孩子也只能将父母的需求视作一切,而无法去思考自身的需求,去充足探索外部世界,探索自己。

 

他只能成为父母希望的样子,作为父母的“乖孩子”,无法发展其他的社会角色,自我处于虚弱的状态。

 

孩子内心是空的,无法自发、积极地去发展自己,生活被空虚感、无意义感所包围。他们即便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也难以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愉悦和成就感。他们缺乏情感支持,也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与父母的相处模式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关注点都放在自己的表现和别人的反应上,讨好他人,忽视自己。

 

控制型父母会极力批判孩子的想法、阻扰孩子的离开,“孩子是我生的,我有权决定孩子的一切”,即便孩子已经成年,但还是会不断插手孩子的人生。

 

他们在孩子面前永远是独裁者的形象,否定打击孩子的想法、把钱作为有力武器让子女依附于自己、看不到孩子的能力,始终把孩子当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小孩子对待,试图把孩子紧紧抓在自己身边。

 

当孩子开始长大独立时,他们感受到的不是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的喜悦,而是孩子即将离开自己的倒计时,感到恐慌,难以承受子女离开的后果。所以,他们常常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

 

 

02  

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

 

在控制型的家庭里,控制与爱常常是密不可分的。父母常常会以这样的方式来控制子女:

 

01  直接控制

 

这种方式简单粗暴,父母直接将自己的控制欲赤裸裸展示出来。

 

“我是你爸妈,你就该听我的!” 、 “听父母的话天经地义,你不听就是不孝子、白眼狼!” 、 “你敢不听我的话,你这个逆子!”、“小孩子懂什么!爸妈这都是为你好!” 、“我生了你,你就要听我的!” 。

 

父母常常以打、骂、惩罚或奖励等方式胁迫孩子服从。

 

在这样的父母面前,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必须要服从于父母的感受和需要,孩子的意见毫无价值,需求和愿望也无关紧要,亲子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权力失衡。

 

电视剧《烟火人家》中,妈妈孟明玮便是一位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她把全部希望寄托到女儿李衣锦身上,妄图掌控女儿人生,干涉其交友、工作、生活。

 

即便女儿已经快三十岁了,妈妈还是执意为女儿买她认为女儿会喜欢的衣服,要求女儿去理发,甚至直接动手给女儿剪刘海。

 

面对这样的妈妈,李衣锦只能逃离,但没想到,妈妈在发现女儿不听自己的,便跑到女儿工作的城市,在女儿的工作单位,当着同事和领导的面跟女儿起争执,直接甩女儿耳光,甚至自作主张打电话给公司人事说女儿要辞职。

 

孟明玮对女儿的控制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窒息”、“极品母亲”、“对乳腺不友好”是观众评价母女俩剧情的高频词。

 

对于像孟明玮这样强势、全方位直接控制子女的父母来说,只有孩子听话时才是自己的孩子,无法把孩子当作独立个体来对待。一旦子女试图把握自己的生活,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他们就必须付出代价。

 

02 隐蔽控制

 

隐蔽控制,它比直接控制更加细微和隐蔽,但同样极具破坏力。

 

与直接控制不同,擅长隐蔽控制的父母会很好地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让子女在不知不觉中配合自己的舞步,却不知道事情是如何发生的。

 

隐蔽控制,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弱化孩子

 

如何让孩子无法离开父母?很简单,让孩子感觉自己始终需要父母即可。他们擅长制造出各种情况假象,弱化孩子,让孩子总觉得自己离不开父母,需要父母的帮助,在亲子关系中充当着“帮手”的角色。

 

他们对孩子百般不放心,即便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但依旧照顾孩子的方方面面,大事小事都要亲力亲为才行。

 

他们总觉得,一旦孩子离开自己身边,就不能好好吃饭,良好作息,会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所以会出于好意,帮已经离开家独居生活的孩子打扫屋子,一大早带着各种新鲜的食物上门,塞满冰箱......

 

当孩子下班回到家后,便会看到自己的空间里布满了“父母”的痕迹。

 

这样的“入侵”不动声色,且孩子难以反抗,因为父母是出于“爱”和“关心”,自己的不满是多么地伤父母的心,心里充满愧疚。

 

父母以帮助者的姿态,一遍遍向孩子强调,“你不行”、“你无法独立解决问题”,弱化孩子的能力,摧残着孩子对自我的信心,而这让孩子更加状况频出,于是更凸显出了父母提供的帮助是多么必要。在恶性循环中,将孩子困在自己身边。

 

②用负疚感控制孩子

 

这类父母常常站在道德高地上,让孩子感觉违背他们的意愿是一件如此不道德,让自己产生强烈负疚感的事情。

 

他们很擅长用言语或行动旁敲侧击地激发子女的愧疚感,避免直接冲突,看似主动让步,处于弱势,但却用着负罪感操控着孩子。

 

一旦子女胆敢为自己做点什么,就会觉得自己是个不孝的孩子,感到羞耻,内心强烈的负疚感让他们不得不配合父母,继续受父母控制。

 

就像《小欢喜》中的宋倩,总是和女儿强调,“你从小到大都是妈妈一个人带你,我白天要上课,晚上要备课,还要起早贪黑地给你买菜做饭,照顾你的起居。我容易吗?我压力不大呀?”

 

这些话让英子产生了极大的负罪感,她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接受妈妈的爱,违背自己的心愿去迎合妈妈。学习很累,压力很大,睡不好,自己喜欢的宇宙展,但妈妈说耽误学习,英子也就不敢去了。

 

父母给出的爱太沉重,让想要过自己人生的子女成为了一个“坏人”,仿佛抛弃了父母一般。独立的代价太大,子女只能放弃,继续扮演父母手下的提线木偶。

 

③用比较贬低来操控

 

“你怎么不能像你姐姐那样!”、“你看看你弟弟多乖,你就不能多学学!”、“别人家的孩子多好,你怎么就不能像他那样!”

 

比较打压,是有毒父母控制孩子的另一手段。在比较中,让孩子感到是因为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才得不到父母的爱和认可。于是孩子便会不顾一切去迎合父母的想法,拼命想赢过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来获得认同和喜爱。

 

这让原本正常的家庭子女间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残酷,兄弟姐妹之间成为竞争关系,无法发展出健康的情感联结。

 

并且,这样有毒的父母也无法给到孩子想要的认可,尽管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但他们始终找得出比孩子更优秀的,孩子永远无法成为他们口中值得称赞的孩子。孩子会陷入终其一生都在追寻父母的认同,而无法去发展自己的人生。

 

④捆绑式的操控

 

父母会把孩子的一切与自己捆在一起,不给孩子喘息的空间。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却忽略了孩子本身就有独立的人格,他们不想成为父母的附属品。

 

孩子学习的好坏、工作是否优异、婚姻大事等等所有的一切都会与他们相关,要是孩子哪里搞砸了,就是丢了父母的脸。这种亲子一体的关系,往往让孩子背负上不属于自己的重任,压抑自己的需求。

 

《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便是一位与妈妈捆绑一体的孩子。妈妈周春红在离婚后便将所有的关注都放到儿子身上,孩子的表现关乎着自己的人生幸福,所以对孩子严苛至极。

 

若是孩子成绩下滑了,不愿听自己的话了,便是在说明自己是失败的,孩子是周春红能够挺直腰板的资本。不顾孩子的意愿,忽视孩子的需求,最终只能让孩子在压抑中爆发,心理扭曲。

 

孩子无法自如地做ta自己,被父母捆绑着,延续父母的命运。

 

父母给予孩子的,是保护还是控制呢?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的教育,究竟是让孩子越来越成熟,独立自主,发挥自己的能力,还是希望孩子会持续地依赖父母,对脱离父母无比愧疚。

 

 

03  

父母强烈的控制欲从何而来?

 

在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一书中指出,控制型父母的背后,往往有着与孩子分离的焦虑和极度恐惧。

 

由于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所以他们会尽力维持孩子的无力感,并希望孩子永远留在自己身边,无法承受失去孩子的感觉。会因为孩子的独立而感到被背叛和遗弃。

这种对分离的焦虑和极度恐惧通常与父母的人格和成长经历有关。

 

很多时候,控制型父母也是被控制长大的,他们的亲子关系也处于共生状态,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也自然地将共生带到了新的关系中。在他们眼中,孩子并非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当成“我的”一部分。

 

此外,父母的人格特质也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教育。自恋型人格的父母往往会在亲子关系里不断绞杀孩子的自由意志,支配着孩子。

 

自恋的父母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期待发展,若是孩子没有达到或是反抗,便会挫败他们的自恋,自恋受损后是暴怒,将所有的情绪在孩子身上发泄。

 

这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容易陷入失控中,沉迷于控制,严厉对待孩子,也难以保持健康的亲子关系。

 

结语:

 

带有控制的爱,会让爱变成枷锁,让所爱之人窒息崩溃,只想逃离。爱本该是滋养你我,而不是成为彼此的桎梏。恰到好处的爱,是我爱你,而你是自由的。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好的家庭教育,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纪伯伦《论孩子》


 

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沈阳市七彩生活心理咨询管理中心——沈城唯一荣获全国优秀心理服务机构提名的专业心理咨询中心
服务理念: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换发出七彩的光芒!
服务项目:沈阳心理咨询、沈阳婚姻家庭心理咨询、沈阳青少年心理咨询、沈阳恋爱情感心理咨询、沈阳职场心理咨询、沈阳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沈阳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沈阳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沈阳情绪管理心理咨询、沈阳个人成长心理咨询、沈阳神经症性心理咨询、沈阳EAP心理咨询、沈阳身心健康心理咨询、沈阳压力管理心理咨询
咨询热线:024-23500628    13889330109(微信同步)
微信公众号:七彩生活心理家园(qcxljy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