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语言选择: 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七彩动态 >

七彩动态

沈阳心理咨询师推荐——遇事容易“陷进去”?是深渊,也是救赎

 

近几个月来,世界可真不太平。战争、空难、地震、病毒轮番袭击和考验我们的身心。

 

身处一系列不确定的环境中,每个人的反应不尽相同。

 

有人像是经历了一个起身的趔趄,晃动之余迅速回到重心;但也有的人沉沦其中比较久,需要通过再次修整,才能重启自我功能。

 

于是有了这样问题:什么人遇事更容易陷进去呢?尤其是影响正常生活继续的那种。

 

图片
人不和,所以天时地“利”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是散乱脆弱、无依无靠的状态时,TA的自体是不具备内聚性的。

 

这时,任何外在的天灾人祸,或者是生活中普通量级的挫折,都可能让这个人陷入某种负面情绪中,难以自拔。

 

反之,当我们能够经常体验到自己是坚韧有力的,而且这股力量基本恒定可持续,哪怕是有些抽象的;但自己相信,它不会轻易被现实击倒,整个人是抗折腾的,这就是人的内在资源,即内聚性自体。

 

在风云变幻的社会中稳定活下来的能力,基于早年的两部分心理现实:

 

一是,我在父母眼中是最好的,然后我对自己的基本感觉也是好的。

第二,曾经体验过无条件被爱是什么滋味。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可圈可点的一两件事,就决定了人格框架。

 

比如,有的成年人回忆起小时候闯过的祸,本以为“死到临头”了,但没想到父亲网开不杀之恩,这种无条件之爱的力量,让这个孩子终生不畏艰难且懂得自律。

 

这是那些从小就要看父母脸色行事,总是在担心自己不够好、经常被负面评价的孩子,很难拥有的体会。

 

有一位40多岁的女性说,在父母那里,她从不知道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童年的一个雨天,她在泥泞中跑回家。一进门,鞋上的泥和水,就在母亲刚刚擦好晾干的水泥地面上留下了印记。

 

紧接着她被母亲一顿怒吼,整个人僵在原地,进退都不是,羞耻和恐惧蔓延全身。

 

邻居家有个小妹妹,很喜欢找她玩儿。某个午后,她在邻居家,这家阿姨有让女儿午睡的习惯。见她和小妹妹玩兴正浓,阿姨说,正好你留下来陪妹妹一起睡吧。

 

她尴尬地看向自己穿着塑料凉鞋沾满灰尘的双脚,阿姨立刻明白了什么,边说没关系,边利索地帮她脱了鞋,把她塞进干净的被子里。

 

她根本睡不着,心是慌的,觉得被子真香,阿姨好美,那个“低劣”的自己,竟然被允许。

 

她幻想,如果阿姨是妈妈,该有多好。

 

在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如果“好阿姨”的体验过少,总是“坏妈妈”占据主导,那么动不动就陷入痛苦,大体便可以理解了。

 

图片
陷入,千姿百态

 

除了陷入悲伤痛苦,人们还陷于各种各样的事情。

 

比如陷入小说、追剧、游戏;也有人说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但爱情来了又不断陷进去。

 

旋转、跳跃、挣扎、沉溺、上瘾,就是不停歇;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

 

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在寻找自身发展过程中缺失的片段或者叫做经验;而这些经验主要来自于养育者的人格水平以及他们提供的环境,其中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种经验,父母需要以欣赏和肯定的目光去回应孩子自我的完美感受。

 

当孩子向父母展示自己的伟大创举,可能就是做了一个手工,此时父母要放下成年人的傲慢,要看到这是孩子的心灵正在处于扩展的成长状态。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镜子说我好,我才真的好。这是孩子内心的真实渴求。

 

第二种经验,孩子必需通过仰望一个强有力的全能形象并且与之保持密切的关系,才能确保自己是可靠稳定的。

 

对于孩子来说,最初仰望的是父母,后来可能是动画里的超人、精神上的导师等等。

 

有段时间,女性非常迷“霸道总裁”的人设,其实就是在填补内在一种强有力形象的虚空,通过追剧,让自己与霸道且安全的体验发生联系,获取心理支撑。

 

最后一种,健康的心理发展需要寻找与自身相似的客体,形成彼此认同。

 

比如我们看到青春期的孩子经常三三两两,互相窃窃私语;网络上的各种兴趣小组;今年冬奥会期间,全民冰雪运动热情高涨,大家笑说“滑雪的尽头是骨科”,据说专门有一个几百人的“摔断腿干瞪眼养伤群”,里面聚集的都是因滑雪摔伤的人。

 

以上三种经验,成为推动一个人整体向前发展的力量。正如吴和鸣老师在《自体的分析》序中总结的那样:

 

我们终身都在寻找三个朋友,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一个在左右。我们都在这三个位置上相互滋养。

 

图片
陷入,是在寻求融合

 

闭上眼睛感受一下,陷入,是把自己放到某件事情当中,与其融为一体。

 

我们为什么需要这种融合的体验呢?答案是,为了分化。

 

也就是说,在生命前期心理的融合需求被满足越多,就越能帮助一个人攒够内在资源,进入到真实的社会中摸爬滚打。

 

举几个例子来看。

 

当我们陷入热恋时,对“亲亲抱抱举高高”这类举动,会感觉到很激动很甜,这种感觉来源于婴儿被养育者珍视为唯一、特别的体验。

 

与此同时,养育者经常抚摸、亲吻孩子,也是在回应孩子融合的需求。确认自己是好的、被爱着的,这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如果养育者在这个部分无法提供很好的融合,孩子就有可能被卡住,甚至一生的亲密关系都将围绕这个卡点展开。

 

比如另一半必须要满足自己“恋爱脑”的需求,不然的话,就会在关系中受挫,继续寻找下一段。

 

如果现实中总是没法实现,就转而陷入爱情剧中,把自己代入角色。

 

我有个女朋友很好玩儿。她爱流行音乐,耳机不离身,听歌是她的药。

 

可每年到了要给APP续费的时候,她万般纠结,包月、包季、包年,哪个都让她心里不痛快。

 

某天她突然跟我说好像顿悟了:她别扭的点在于,我对音乐如此热爱崇拜,音乐却要收我的钱,这太让人失望了!

 

被热爱的客体辜负了,相当于孩子想要跟强大的客体融合,并且能够对其使用和支配的愿望落空了。

 

这心理上的理想化失败,导致自我力量发展受阻,遇到挫折就容易退回来。

 

未成年的孩子,更需要与有力量的父母融合。

 

据知名的离婚律师透露,婚姻解体时,大多数8岁以上的孩子会选择与经济状况更好的父母一方继续生活。

 

现在的孩子更“势力”了吗?这只是表面的残酷,内里是孩子与稳定的理想化父母保持联系的渴望。

 

图片
你的痛苦,需要被承认

 

无法融合,是心灵早期遭受的创伤,借由一些现实的事件,重新被激发出来,最深处是在呼唤原始关系的回应。

 

有人在自媒体上袒露状态说:空难一周以来,每天都吃不下、睡不着,无心工作,整个人陷入抑郁。

 

然后看到评论区的一条回复:怎么?飞机上有你家亲戚?

 

如果我是这个博主,以当时的心情,看到这样的评论,可能会更加绝望。

 

陷入抑郁,本质上来讲已经是一种自我攻击,这时候的痛苦需要被人看见和承认,而不是继续接受暴击。

 

发表这种评论的人,可能内在有很多无法停止的愤怒转给了博主。这些愤怒,同样是来自于原始客体的无回应,不能为之所用。

 

疫情一个月里,我病了一场。植物神经紊乱导致呼吸有些困难。跟朋友讲了心路历程之后,对方只说了一句:的确,这阵子你真的承受了太多。

 

一句顶一万句。

 

创伤在关系中形成,也需要通过关系来修复。善待每一个陷入痛苦当中的人,不再制造更多的人间悲剧。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沈阳市七彩生活心理咨询管理中心——沈城唯一荣获全国优秀心理服务机构提名的专业心理咨询中心
服务理念: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换发出七彩的光芒!
服务项目:沈阳心理咨询、沈阳婚姻家庭心理咨询、沈阳青少年心理咨询、沈阳恋爱情感心理咨询、沈阳职场心理咨询、沈阳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沈阳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沈阳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沈阳情绪管理心理咨询、沈阳个人成长心理咨询、沈阳神经症性心理咨询、沈阳EAP心理咨询、沈阳身心健康心理咨询、沈阳压力管理心理咨询
咨询热线:024-23500628    13889330109(微信同步)
微信公众号:七彩生活心理家园(qcxljy521